2021-01-14 09:07

说起殡葬,很多人都有些忌讳。电影《疯狂的赛车》中有个桥段:黄渤饰演的男主角去买墓地,结果徐峥扮演的殡仪馆老板一通“推销”猛如虎,说其墓地是“地下CBD,人生后花园”、“上风上水,一声典藏”,让人忍俊不禁。

但电影终究是电影,现实中,殡葬推销往往来得庄肃且压抑。

可现在,情况正在起变化。就在前不久,“95后女生做寿衣模特”的新闻上了热搜。

据封面新闻报道,2017年,95后姑娘任赛男大学毕业后,在淘宝上做起了寿衣模特。尽管曾遭到家人反对,本人也曾犹疑,可她在被患癌女孩穿汉服寿衣微笑的镜头打动后,坚定了从事这份职业的决心。她表示,“帮人们在生命最后体面告别,是一种慰藉,请不要把我当瘟神。”

毫无疑问,“寿衣模特”是个小众的新职业,背后是殡葬行业的变局与人们殡葬消费习惯的变化。无论是寿衣模特、殡葬用品主播,还是云扫墓服务,都是“互联网+殡葬”催生的新形态。

其实在淘宝上,大家还可以发现更多类似的小众性新职业,如丝袜调色师、海鲜饲养员、垃圾分类师、负能量回收员、直播场景包装师等,不一而足。

它们或是新兴的就业形态,或是在原有职业的内涵上进行了新拓展。

而这些新职业,既满足了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新消费需求,也拓宽了社会的就业选择面。

门槛低、反馈快,是小众行业转型线上的关注点

经济学家皮萨里德斯提出的“就业补偿和创造机制”认为,技术进步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机会。揆诸现实,数字化新业态确实创造了很多新职业。

可不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没那么容易,毕竟,转型线上相当于要进行以“加载互联网基因”为核心的再创业。对小众行业来说,再创业伴生的阵痛,会成为转型线上的掣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包括殡葬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小众行业开始“触网”。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创业门槛低,也为这些行业的转型提供了一种选择。

从新职业供给角度看,互联网经济带来的新就业,本就会呈现出“平台型就业”和“创业型就业”两种特征。前者主要指依托平台经济产生的雇用关系灵活化、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的灵活就业形式,后者则是指通过网络创业实现就业机会的增量化。

这两种就业方式,都离不开开放、协同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筑起的新兴基础设施。那些小众行业的网店多了,附着其上的新就业机会自然也就多了。

这类新就业形式,本质上也是产业升级、商业模式重构在劳动力市场变革维度的投射。互联网“职业版图”,因此会不断被刷新。

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会被拆分成N个工序和任务,就业分工会愈发细化。以网售寿衣市场为例,“卖寿衣的”就能切分成寿衣设计者、网店运营、寿衣模特等细分岗位。另

一方面,新技术让互联网平台可以在劳动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大范围的资源调配、任务分派等活动,其中的专业协同合作要求,也会催生大量新工作岗位与就业机会。

可以预期的是,当越来越多的行业转型线上,新就业岗位、新职业种类也就越容易出现。

网民个性化消费需求与高接受度,助推了新职业的出现

曾有人将国人消费升级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从1978年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主要是生活必需品方面的消费升级;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是着眼于小康的消费升级;再后来是品质消费升级。而下一个10年的趋势是个性化消费升级。

寿衣模特等新职业的出现,体现了技术进步与互联网经济业态迭代的力量,也凸显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生活需求,反映了新世代网民对新鲜事物的高包容度。

眼下,网上出现的很多职业,不是兴起于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如宠物训练师、家庭收纳师),就是诞生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变革(如大数据标注师、数字化新农人),还有的是兼而有之。到头来,这些新职业伴随着新消费需求,渗透进现代生活的各个细化领域。

淘宝上的很多年轻消费者,既关心产品服务的质量,也关心附在上面的个性特征;他们愿意为能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的商品买单,也更注重产品服务的“标签”属性。这就需要用细分领域的专业服务去覆盖其个性化需求。

在95后寿衣模特的新闻背后,很多网民表达了理解与支持,有网友说“死亡是一生的终点,当然也要得体漂亮”,就反映了对这类新职业与新服务方式的包容。

事实上,殡葬行业也在顺应网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现在卖祭祀类用品的淘宝店越来越多,线上店面很明亮;品类也渐次多样化,随葬品不断丰富,寿衣、骨灰盒等产品从材质、工艺到款式渐趋多元。

不论是负能量回收员还是寿衣模特,互联网经济催熟的新职业,丰富了很多人的就业选择面。部分小众职业的出现,还意味着就业容量弹性的进一步提升——拓展吸纳就业能力,不能仅限于大众行业,小众行业转型后的“拓岗空间”也值得挖掘。(麦徒)